有臺時處理量、利用系數、按新生成計算級別的生產率三種表示方法。
臺時處理量表示法:在選廠對于同類型同規格的磨礦機,只要它們的給礦粒度、磨礦產品的細度相同,就可以用臺時處理量來評價它們的工作質量。臺時處理量是表示每臺磨礦機每小時處理原礦的數量,單位:噸/臺時。
利用系數表示法:即磨礦機單位有效容積每小時處理原礦的數量,單位:噸/米時。計算公式:磨礦機利用系數=臺時處理量/有效容積。例如27002100毫米
球磨機,臺時處理量30噸/臺時,有效容積10.4米,則它的利用系數為:
q=13010.4≈2.88噸/米時
為了較精確的確定磨礦機生產率,在科研和設計中,往往按
球磨機單位有效容積在單位時間內所生成的計算粒級(常用-0.074毫米)的數量來表示,即常說的按新生成計算級別的生產率。計算公式如下:
q-200目=[Q(b2-b1)]/V噸/米時
式中:q-200目—按新生成-200目粒級計算的磨礦機單位容積生產率。噸/米時
b2—磨礦機產品中(閉路磨礦時分為
分級機溢流,開路磨礦時為磨礦機排礦)-200目粒級的含量。%
b1—磨礦機原礦中-200目粒級的含量。%
Q—磨礦機的原給礦量。噸/時
V—磨礦機的有效容積。米
此種計算方法,一般在生產中不常用,常用的是前二種表示方法。